
(鼓楼。摄于陕西省西安市)
庚子事变祸首结局(上)
1900年10月清廷与列强开始议和不久,各国公使即要求惩办祸首,列出处以死刑者12人名单。缘于当时名单中一些人下落不明,双方皆未获得确切消息,又虑及皇室颜面与罪责大小,双方经反复交涉,最终议定为:1、端郡王载漪、辅国公载澜流放新疆,永远不许进京。2、庄亲王载勋、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、刑部尚书赵舒翘,赐自尽。3、山西巡抚毓贤、礼部尚书启秀、刑部左侍郎徐承煜,即行正法。4、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刚毅、大学士徐桐、前四川总督李秉衡,追夺原职(此三人已先后自尽)。5、甘肃提督董福祥,革职查办。以下对此十二人最终结局做一简述:
载漪
载漪,爱新觉罗氏,道光皇帝之孙,惇亲王奕誴之子,后过继给瑞郡王奕誌为嗣。1899年底,慈禧太后欲废掉光绪帝,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(康熙朝定下家法不立太子,大阿哥实为储君)。此举遭各国反对,载漪的太上皇梦未得实现,甚恨洋人,一门心思伺机报仇。
载漪愚而不学且骄盈刚愎,既不晓国政更不懂外交。拳匪事起,号称扶清灭洋,正合载漪心思。1900年6月,慈禧命载漪取代庆亲王奕劻,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并兼管虎神营。载漪手握外交权与兵权,尤为跋扈,甚至对光绪帝语出不逊。他与董福祥、拳匪互为依托,骄横京师朝野。主和派徐用仪、许景澄、袁昶、联元、立山等人皆死于载漪之手。他甚至谋划再杀奕劻、荣禄、王文韶等重臣,因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而未果。又及他亲自布置虎神营士兵枪杀德国公使克林德,战端即起,载漪遂成为罪魁。
载漪随驾帝后至西安,即接到各国惩办祸首消息。议和大臣李鸿章与刘坤一、张之洞、盛宣怀等人亦先后电劾上述所列诸人,慈禧电告李鸿章等:载漪革职,交宗人府圈禁,待战事平定后再押往盛京,永远圈禁。李鸿章即将此意见转告各国公使,遭一致反对。慈禧再定:载漪处以斩监候,加恩发配新疆永远圈禁,即日起解。各国表示接受。
载漪自知罪重性命难保。他接到发配新疆谕旨后,大喜过望。遂又问左右曰:“阿哥有罪吗?”众人答未听说。他自言自语:“原本无他事,当可免也。”载漪所言阿哥就是他儿子溥儁。这位大阿哥紧随载漪,顽劣无状,整日携数名内监在西安吃酒楼泡戏园子。其父载漪发往极边之地,溥儁毫无戚容。
载漪恐怕洋人再改主意要他的命,接旨后即刻带着家属启程赶赴新疆伊犁。民国初甘肃独立时,载漪将福晋、溥儁等家眷送到兰州,生计困顿之极。大总统袁世凯曾给予接济,但一家人日子过得仍颇凄惨。袁世凯辞世后,辫帅张勋演复辟闹剧时(1917年6月)载漪趁机回到北京。五年后潦倒而终,卒年67岁。
载澜
载澜系载漪之弟,辅国公。他与载漪一起怂恿慈禧立大阿哥溥儁,亦仇视洋人,煽动慈禧利用义和团与各国开战。1900年6月,清廷命载澜与刚毅统领京津义和团人马,他为右翼总兵。载澜对待洋人及教民的态度与山西省巡抚毓贤完全一致,其残暴甚至有过之毓贤。
义和团进京后,载澜带领拳匪随意闯入民宅,凡发现有丁点儿洋物即以二毛子论,一律格杀,一些宗室显宦宅邸亦难幸免。北京城破,他随帝后出京至西安,被各国列为第二号祸首。获罪斩监候,加恩发配新疆永远圈禁。他先后在迪化(今乌鲁木齐市)、绥来(今新疆维玛纳斯县)居住。时任新疆巡抚饶应祺对载澜颇宽大,未加严格管制,使载澜于当地花天酒地显赫一时。民国后载澜取道西比利亚回盛京,1916年病故沈阳。
载勋
载勋,庄亲王奕仁次子。光绪元年(1875)进封亲王。庚子事变时,载勋升任提督步军统领衙门(即九门提督),负责京师巡察卫戍。此人深信义和神拳,时常头裹红巾短衣短裤,一副拳民打扮。他将拳匪请进府邸设拳坛,供养吃喝。庄亲王府一时成为拳匪指挥中心与屠杀教民刑场,有900馀名北京平民死于该处。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,载勋出逃,其王府被焚毁。
1901年2月,载勋携带二妾及子女至山西省蒲州(今永济市),暂住一官署内等候太后谕旨。一天早晨,官署内响起迎客礼炮声。载勋心里一惊,知道凶信到了。他问仆人:“这个时候放什么礼炮?”仆人答:“来了一位钦差大人。”载勋问:“是为我来的吗?”仆人答:“不是的,从这里过,到别处办事。”语音未落,钦差大臣兵部侍郎葛宝华进屋。载勋赶紧上前打听朝中之事,葛宝华简单应酬几句,即出屋察看院落。他见署衙后有一座古庙,便择一间空房,于梁上系一条丝绳,随后命地方官带兵布置警卫。
料理妥当后,葛宝华见载勋说:“有上谕,请王爷跪接。”载勋一听即问葛宝华:“要的是我脑袋吗?”葛不答,等载勋跪下后直接宣读圣谕。载勋听完谕旨说:“赐我自尽,我早知道。他们不要我的命不能甘心。恐怕我们老佛爷,也不能长久。”说完,他向葛宝华请求与家属告别。葛钦差准许。此时载勋二妾及儿子已知道赐载勋自尽。载勋对儿子说:“你须记住,以后尽力做事,报效国家,这是你的本分,不要忘了。无论怎样,只要国与家有益,总不要叫洋人占夺祖宗留给我们的锦绣江山。”其子闻后,泣不成声。二妾皆已吓晕,载勋不以为意,问葛:“死的地方在哪里?”葛宝华答:“王爷愿意到后面的空屋里来吗?”载勋随钦差来到古庙空屋,见梁上丝绳,遂对葛宝华说:“钦差大人预备得真齐全,可赞。”语毕,即上前以绳套头,数分钟后气绝。时为1901年2月21日,载勋47岁。
英年
英年,满人,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。八国联军进京后,英年随两宫至西安。此人胆子极小。起初对他的处罚是永远圈禁,并未赐死。他接到圈禁谕旨后,便与家人道别。当晚,英年大哭,痛骂庆亲王奕劻不设法挽救他。第二天是大年初一,家人皆忙着过年未留意英年。他又哭泣一整天,至半夜哭声忽然停止。及至天亮,下人发现他趴在地上,满脸污泥其气已绝,大概是哭的时候吸进泥土呛死了。当时清廷赐其自尽谕旨尚未下达,陕西巡抚岑春煊将英年死讯扣下。二天后,宣旨时刻已至,岑春煊遂奏报英年奉旨自尽。
赵舒翘
赵舒翘,陕西西安人,同治朝进士,时任刑部尚书、军机大臣。他一路跟随光绪、慈禧帝后至西安。慈禧太后颇看重赵舒翘,原本想保全他性命。初定赵舒翘永远圈禁,押于陕西按察司监狱(省监狱),家属可入监探望。监禁前一天,慈禧对人说:“我不信赵舒翘亦主张拳匪,惟贻误国事,匿不上闻,这才是他的罪过。”慈禧可算识人,赵舒翘确是不信义和神拳刀枪不入之妄语。他是读书人,著述亦不少。但他因依附刚毅而得高位,便附和刚毅之说。赵舒翘于大是大非面前存有私心,实为操守不谨,枉为读书人。
有人把慈禧说的话报告赵舒翘,赵闻之极喜,以为可以免死。不久传言称,洋人强烈要求处死赵舒翘才甘心,西安人皆为之震动。城中有士绅联合300人上书军机处,请赦赵舒翘一死。军机处不敢上报,刑部堂官也仅在书尾批写几句话,代为不平而已。大年初一(1901年2月19日),慈禧为如何处置赵舒翘召见军机大臣,自早晨6点至中午11点,仍不能决。此时城中鼓楼一带有多人聚集,齐声高喊如果赵舒翘被处死刑,必抢法场。军机大臣怕引起骚乱,建议慈禧赐赵舒翘自尽,慈禧同意。
第二天下午1点,赐赵舒翘自尽谕旨下达,由岑春煊前往宣谕并监督执行,规定下午5点复命。岑春煊遂至监狱宣谕。赵舒翘听完问:“没有别的旨意了吗?”岑答:“没有。”赵说:“一定有的。”此时赵舒翘妻插言道:“没有指望了,我们一块儿死吧。”随后便将毒药交给赵舒翘。赵只取少许吞下。两个小时后赵舒翘毫无动静,精神如常,大谈身后诸事,并与家人商议丧事如何办理。赵舒翘惟一挂念其年高老母无人侍奉。当时有很多亲朋同僚在旁。赵对众人说:“我到如此地步,皆受刚毅牵累。”岑春煊见他声音清晰底气十足,毫无将死之状,即命人给赵舒翘吞鸦片。又过两小时,已到下午5点,仍不见效,岑春煊再令赵舒翘服用砒霜。不久,赵舒翘滚地呻吟以手捶胸,声称胸口甚疼,请命人帮他摩擦胸口。赵舒翘体质极强,心志坚定,他实在不想死。直到夜里11点,赵仍无将死之状。岑春煊深恐慈禧责问何以延迟,焦灼万分。他说:“五点钟我要回去复命,此人不肯死,怎样办法?”岑的侍从建议,用烧酒浸泡厚棉纸糊其口鼻,即可闷死。岑春煊命照办。换了五张棉纸,赵舒翘终于气绝,时年54岁。其妻亦服毒而死。
赵舒翘始终不信慈禧太后真想处死他,所以不肯多服鸦片砒霜。他宁可忍痛迟延,以待赦免谕旨。(待续)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